文/陳素晴諮商心理師
~ 楔子 ~
在清冷還暖的季節,會談室裡氤氳的香氣,在你痛苦的一問中,彷彿瞬間凝結: 「愛人已經走了一年了,但我的心還痛著,忘不了也放不下。 朋友鼓勵我,往前看;親戚說,你還年輕……可是我還是走不出來,這樣,是正常的嗎? 我還要多久才會好?才不會難過? 」
不知道此時正在閱讀的你,是否也有著這樣的疑問?
時間是緩衝,卻難以給予哀傷淡去的保證
四月,是我們文化中,追念已逝親族的時節,處在偶來的絮雨霏霏裡,在世的人們,心底也會盪起失去和思念的哀戚,特別是那些被摀住心口、覺得不能說或是不想去碰觸的失落傷情,在此獨處的時空,彷彿是歷歷在目的首波湧浪,在心頭翻攪,成為揮之不去、不知何時是終點的疼痛。
因為, 每回的疼痛都在吶喊 : 「我竟然失去至寶了!!」。 等待著你的承認、接受和安慰。 在未得你坦然的回應時,它只能繼續用哀傷、痛楚,沉默而隱諱、堅持不懈地以接近初發的力道,一次次地敲扣,等候你的張臂相迎。
在失落面前,眾生平等
在日昇月落的生活裡、在一呼一吸之間,我們擁有和經驗著每個獨一無二的片刻,然後失去。但幾乎很少人會因著這樣的失去而捶胸啜泣、黯然神傷。只因這些片刻的獨特性對人來說太淡薄,而有下一個彷彿如是的片刻繼續到來,讓人覺得時間持續、生命繼續往前,似乎並不會有突然中止的那一天。 然而,「無常」 卻是被放在人心意識之外的慣常啊~
當人心意識到了無常帶來的失落,不論男女老幼、角色地位,遑論文化地域,都會泉湧出失去摯愛或依恃對象的哀痛感受,而哀痛的程度,將與依戀的程度成正比。因此,失落的哀傷表現,往往無關乎脆弱與堅強,而僅是對失去摯愛的哀悼與無奈,彰顯著摯愛對象在個己生命中的重要意義,需要被深切的識見與珍惜。
擁抱哀傷,讓生命以你的速度向前流動
當你能夠放下對哀傷表現的角色框架與文化評斷,有意識地安排安適的時空,和哀傷相擁、促膝相談,讓過往被你深鎖或害怕揭開的嚎啕、悠悠哀戚,能夠完整地述說失去的難忍和這一路曾經擁有所愛的美好。於是,你將會發現,在每一次和哀傷的真誠相遇與對話之後,慢慢地,你不再停格在「失去」的痛楚裡,而能逐漸地感謝、懷念摯愛,想起相處時被給予的愛和意義,接著,在你生命往前轉動的下一步,開始用新的方式, 繼續實踐你和摯愛曾經共創的幸福意義。
哀傷的航期,依人而異且非漫漫無盡。而一路前行,可預見的是,它將在你的開放和帶領下,更加活絡地蛻變和前進,迎向前方升起的白雲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