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我想要好好愛自己
近年來,「愛自己」似乎成了一個宣傳口號,有時聽起來像是一個過於理想的概念,尤其在這高度壓力、過於忙碌的世代中,我們透過社群、媒體、影音,去學習到這樣概念,似乎你買了什麼物品、擁有什麼物品就叫做愛自己,或是我們躺平了、隨心所欲了,就是愛自己。
近年來,「愛自己」似乎成了一個宣傳口號,有時聽起來像是一個過於理想的概念,尤其在這高度壓力、過於忙碌的世代中,我們透過社群、媒體、影音,去學習到這樣概念,似乎你買了什麼物品、擁有什麼物品就叫做愛自己,或是我們躺平了、隨心所欲了,就是愛自己。
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在面對逆境時會一蹶不振,有些人卻能在接納挫折與失敗,從創傷中成長,再次站起來嗎?其中的差別正因為「心理韌性」的不同,在職場上許多人所謂的「復原力」,指的其實就是「心理韌性」。
在諮商室裡,我經常發現習慣付出、為他人著想的當事人,並不容易察覺自己的討好行為,他們困惑著說「這不是很正常嗎?」「大家不都這是這樣嗎?」
每個人在適應社會時,學會圓融、世故、壓抑與忍耐,特別是有負面情緒出現時,容易選擇忽視或轉移注意力,甚至是否認與責怪自己,不該有這樣「不好」的情緒出現。
很多人對心理師的印象,源於電影《無間道》裡溫柔知性的陳慧琳,想像如果像梁朝偉一樣躺在那張舒適柔軟的躺椅上,煩憂就會不見蹤影。心理諮商真的這麼神奇,有如服下一顆解憂丸嗎?
心理師張琪在戲中的一段廣播中,細膩的描述人與人之間的困難、以及人是如何卡住、又是如何轉念。諮商在做的事,某部分就是將看不見但存在的東西顯化,並陪伴當事人走過一些路,擁有更多的選擇。 (以下爆雷分享劇中片段,小心服用)
有人說「心情不好就找人聊一聊就好了呀,為什麼要花錢做諮商?」我想大家或許都有過找人聊聊的經驗,當下真的是會覺得心裡確實舒暢不少,但在情緒宣洩過後,是否會覺得心裡仍然怪怪的、似乎哪裡卡住卻也說不上來
諮商就像是給自己一個空間和時間,與人連結、好好被懂得;和自己對話、好好接納與省思自己,然後再帶著一些思考與能量,回到生活中,重新擁有選擇權。生命的流動就像是一卷智慧天書,越讀懂它,越能夠活出自己,和選擇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