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鎧倫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你曾不曾看過2015年在臺灣上映的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對於不愛看動畫的我而言,真的純粹為了心理學主題而前往觀影的。沒想到裡頭的內容與科學呼應,對人類情緒的解釋給予了普羅大眾更有趣的理解方式(這大概就是藝文工作者才能做到,而我們心理師望塵莫及的衛教能力吧,汗顏😓)
因此在2020年底推出的《靈魂急轉彎》,想當然爾,我一定是上映直接跑去影城觀賞。至於為何如此晚發布,我擔心太早發佈雷到大家(以下內容有雷,我儘量以概念式呈現)!
說真的,我認為這部電影與存在主義的心理治療模式有所呼應:打從最人生源頭也最重要的哲學性提問「我是誰?我從何而來?我該往哪裡去?」有許多宗教或靈性觀提到靈魂的形象來解釋生前與死後的存在。
故事中,代號22始終被困在來世轉生之前,因為他找不到故事中的「火花」。至於「火花」這個代名詞是什麼呢?你是否也好奇為何皮克斯要創造一個專有詞彙來命名?
雖然在故事中,靈魂是找到火花才投胎轉世的。有些人被足球打到頭,有了火花;有些人演奏樂器、有些人烘焙,才找到花火;至於遲遲那沒有火花的22就被困在轉世之前。然而那些導師(德蕾莎修女、愛因斯坦等偉人)與主角,似乎都有著一項人生的職志,而能「引領」著22,但終究難以成功。這點與存在主義的觀點並不相同,實際上是:「人是被拋擲於世的,不一定有準備好為何而來。」
正因為人不是像電影中知道自己為何而投胎,所以這個「火花」的探索才在「人世」特別重要。而火花是什麼?這命名微不足道又似乎轉瞬間就會消失!沒錯,火花是22在體驗「主角人生」時意外而得的,那口千年未能嚐到的披薩、那個地下道而來的風、那個髮廊的即興演說、那個乘風落下的種籽⋯⋯
這些微不足道的意義,對比於普世所推崇的使命感/職志(諷刺於電影中那些有成就的導師其實不如大眾的想像般對待22)有所不同,這些意義可能會忽明忽滅,足以燎原卻也容易被忽視、被澆熄,如同火花一般(再次讚嘆皮克斯的命名)。
同樣的,存在取向心理治療中,也有一個重點分支以追尋意義為主軸,促使人能更加健康地、更有功能地活下去。其中生命的意義被研究區分成三大價值:
- 體驗性價值:如同22在電影中,因為披薩而驚呼、因為落葉而感動;當體驗到生活經歷時,個人賦予它一種價值。
- 創造性價值:如同主角所堅持的,在他的表演事業上不斷地突破,帶來一場又一場即興的爵士演出;我們為我們所創造的有形、無形的物件、服務,賦予價值。
- 態度性價值:這在電影中較少看見,但我認為類似於幽靈船舵手的那個街頭老頭;通常見於在困境中,仍不妥協,仍能肯定自己的生活,甚至試圖實踐某些目的(例如該老頭雖然在街角被老闆壓榨,但仍堅守自己要拯救那些執迷不悟的靈魂)之際。
既然稍微解釋了火花是什麼,也提到了研究中三大類的生命意義,這時候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來了,你的責任是:要賦予你人生怎樣的火花呢?可以或大或小、可以在生命中某些時刻改變、可以不只一個,但此刻的你會想起哪樣的火花?而願意為它而行動,開啟你的今天、明天呢?
蛹之生心理諮商所專任諮商心理師。尼采(Nietzsche)說:「只有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的人,才能承受所有如何生存的問題。」
生活中的苦楚無所不在,惟當我們看清楚為何選擇或「不得已」承受現有的痛苦而未逃脫時,我們才重拾自由的感受,拿回生命的主權。致力於陪同他人探尋意義,並實踐著如何承受主流文化壓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