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依玫諮商心理師
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一個我一直放在心上提醒自己的故事。
在某次的課堂上,教授在台上說到有一群人,曾經受過傷,在痊癒但留下疤痕後,他們習慣用逃避抑制的生活方式來避免再次受傷,而這種方式不僅管用,往往也使他們在日常生活或工作表現上蠻成功的,只是隱隱約約的帶著一絲隱晦的低落、不滿足或不開心。
當下的我心想這聽起來沒什麼大礙呀,這樣生活不也過得挺平順的嗎?
但這就像個魔鬼的交易,當我們選擇讓自己盡量麻木沒有情緒來避開傷痛時,我們也因此失去了真實感受快樂的能力了。
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為了維持那個「我有能力我行的」的樣貌,又或者為了符合社會的期待,就算累了無助了,我們似乎只能不斷地告訴自己打起精神堅強起來。即使是這樣的人,在你需要的時候還是有著能幫助或陪伴你的人,你在意或擔憂的形象不會因此就變調,你依舊是你,那個有力量有本事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