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蛹之生心理諮商所 郭曄心理師
整理帳單、洗衣服、回訊息、換燈泡……這些事情總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時才能完成?明明是簡單的小事,卻總不想做,內心還總是帶著點愧疚感。
直到我嘗試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徹底改變了這種習慣。
你是否有過被要求「順便」做某些事的經驗?例如,中午休息時間順便幫同事買便當、寄信。只要心裡認定是「搭便車」的任務,都沒那麼困難。
同理,把不喜歡的事情當作「順便完成」,令人驚訝地輕鬆很多。
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每次我感覺抗拒去洗碗時,我不再告訴自己要洗所有的碗,而是先告訴自己去泡杯茶,「順便」洗一個碗。
重點是告訴大腦,我並沒有打算洗碗,這只是走去廚房的路上,順道發生的小插曲。
有一次,我正躺在沙發上看Netflix,看到手邊堆積的衣服。以前我會告訴自己:「不要懶惰,再不洗衣服就沒得穿了。」但後來我發現,命令和恐嚇自己通常沒有效果,只會讓自己找更多理由抗拒。
那次我換了個說法,告訴自己「去廚房拿零食,順手把髒衣籃帶去」。結果,在回來之前,我舉手之勞地將所有衣物都放進了洗衣機。
這種方法的心理機制,可稱為「重新框架」(Reframing): 改變我們對任務的敘述,來降低抗拒。
大腦對於命令句的第一反應是反抗,而且會主觀地覺得很困難。相反,大腦喜歡自己當主人,也喜歡驚喜。換一種說法說服大腦,讓大腦覺得,這些事情是我「主動」的選擇。這麼做反而會有效。
我試著把這個方法運用在其他家事上。例如,我會告訴自己去陽台曬曬太陽,順手把垃圾拿去倒;或者去客廳開冷氣,順手幫植物澆水。
再複習一次魔法秘訣:
不直接告訴自己要做不喜歡的事情(任務A),而是告訴自己要做一件愉快的事情(任務B),並且順便完成任務A。
每當完成這些「順便」的任務時,我都會感到一種小小的成就感,讓整天的心情變得輕鬆愉快。這種方法不僅有效,還讓我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小樂趣。
您有其他克服小事拖延的方法或建議嗎?歡迎與我們分享,共同探索更多戰勝拖延之道。
蛹之生心理諮商所專任諮商心理師。每個人心中都有些說不出的辛苦,即使過了許久,每當回想依舊感到難過悲傷。這些說不出的故事,往往最想被聽見。當我們終於鼓起勇氣想說出來,還需要一雙能夠「聽得懂」的耳朵。透過心理諮商的歷程,我們將能慢慢學會訴說、傾聽、理解自己與他人的故事。當我們能夠理解與鬆綁內心的限制,則趨近心靈的真實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