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憶茹心理師
「愛自己」這個概念,可能很多人都說過,但我想談的,不僅僅是關注自己的感受、學會拒絕他人,而是進一步的問題:當我們感覺到自己不舒服時,該怎麼做?這個問題,我經常問來諮商的當事人。有些人會回答說:「知道啊,就是對自己好。」接著,我會問他們:「那你知道,內心要感覺到自己被愛時,應該做些什麼來產生這種感覺嗎?」
有些當事人覺得自己很辛苦,需要感覺自己值得被善待,我會問:「那你知道怎麼樣才能讓自己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嗎?」還有一些人在面對伴侶時,總是忙著照顧對方,當他們感到孤單和不公平,渴望被照顧時,我會問他們:「那伴侶做什麼會讓你感覺到被照顧呢?」
這些問題,很多當事人都無法立刻回答出來。這時,我會邀請他們一起深入探索內心,看看哪些行為能讓他們感到內心被回應、得到滿足,甚至是自己也能滿足自己。因此,這篇文章也想邀請你,一起來思考,如何學會滿足自己。
首先,很多人面臨的困境是:相比於「我想要什麼」,我們更常感受到的是「我不想要什麼」。這是因為我們對喜歡和不喜歡的感受,其實是有不同的敏感度的。
對於不喜歡的事情,我們特別敏感;但對於喜歡的事,我們卻不太會停下來仔細感受或記住,甚至有時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享受。通常,我們只是覺得事情順利進行了,而不會特意去記住這種喜歡的感覺。就像是,如果我們吃到一頓不合口味的餐點,可能會生氣、甚至記得很久,但如果吃到自己喜歡的菜,我們最多也只會說「今天這餐真不錯」,很少會記住那個時刻。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一直「吃到好吃的」,而不是選擇不吃或不情願地吃,我們就需要學會認識並記住哪些是自己真正喜歡的。這樣,即使下次沒有找到新的美味,我們依然能回味當時喜愛的那道菜。
有些人在關係中可能會說:「如果他真心想照顧我,我自然會感受到他的愛。」我理解這種心情,就像如果有人在你非常餓的時候,端來一道自己最喜歡的菜,會讓你感覺非常溫暖;但如果沒有人做這件事,特別是來自自己親近的人也沒做到時,你可能會感到失落。然而我也經常想,如果對方真的滿懷心意,卻不知道怎麼照顧你,而你也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那麼你們兩個就可能在對彼此的期待中感到困惑和失望。一個人急著表達愛意,另一個卻因為未被照顧而孤單失落。
或許,我們可以慢慢來。也許現在的伴侶無法隨時端來那道療癒的菜,但如果你能了解自己喜歡什麼,並能清楚地告訴他,下次你只需要說「我餓了,給我那道我最愛的菜」,他便能滿足你的需求。這樣至少可以確保你的需要得到回應,而這不僅能滿足你,也能讓對方有機會表達愛意。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你知道怎麼愛自己嗎?
答案是:從日常生活開始,仔細觀察並感受自己在何時開心、何時對他人產生愛意。
持續地了解自己,並想辦法付諸實踐。這是一個不會停止的過程,因為我們永遠可以提升自己被愛的感覺,並且不斷學會如何滿足自己。


唐吉軻德對抗風車的故事,大家都說他是傻瓜,把風車幻想成巨人要打敗,最後還讓自己受傷了。但在我心中卻思考,那樣的錯置是否來自過往經驗?要怎麼無視被嘲笑而不放棄地繼續挑戰呢?而明明已知面對的是巨人,也明知自己的渺小,如何能抬起腿衝向前呢?
我深深相信每個人都在生活中做最大努力奮鬥了,只是如何能在這擺盪過程不辛苦一些?就像健身一樣,若有肌肉就可以承重多一些。邀請你一起來鍛鍊心靈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