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蛹之生心理諮商所 徐琳雅心理師
今年六月檢警專案小組破獲台灣規模最大的色情論壇「創意私房」數百位性影像犯罪者,從平台管理、影像取得與製造、販賣銷售到影像持有,宛如一條縝密的生產線與供需鏈,該平台的付費會員包含知名藝人、公務員與科技相關從業人員。而性影像受害者初估超過百人,其中有86名未成年兒少。
現今是情感數位化的時代,意思是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我們的情感可以藉由科技與網路「數位化」的方式與人建立關係、維繫感情,縮短親密需求的阻隔,像是網交、網戀與網愛。特別對於多元性別族群而言,網路數位化的情感交流具有匿名性,面對社會的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歧視,尚有一個平台空間得以發展自我認同並開展情感需求。在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藉由家庭經驗及各式媒體資源能夠學習模仿情感交流的方式,異性戀對自己情感需求的認同是自然而然無須受到質疑的,然而對於多元性別族群而言卻是困難的過程,在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到性別壓迫與歧視,以不公開性別身分又能照顧情感需求的方法,網路便成為重要的資源管道,經由網路拓展交友圈,滿足情感連結與依附,發展性別探索與認同,進而建立自信的社交生活。
網路數位的交友文化著重視覺刺激,主要為了在潮流快速變換的世代能夠增加流量密碼,也為了吸引到潛在的情感發展對象,因此「性與身體」的相關影像成為重要的吸睛素材。然而這也為關係界線與身體界線帶來新的思維,隨著數位時代的發展而有新的挑戰。不禁讓我們思考,該如何順應數位技術所帶來人與人交友互動的便利,同時也能兼顧謹慎使用以防陷入危險陷阱之中呢?
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的發生時常是一個漸進式的發展,而且是在不知不覺當中被對方抓住人性。以下是發展過程中的關係互動情境:
-
逮住機會認識
在對方傳訊息搭訕之前,他已經從IG、Threads、抖音等社群軟體搜尋瞭解受害人的生活狀況和性格特質,他會掌握受害人的喜好與弱點,藉機用受害人會歡欣的方式表達關心或示好。例如:
「你過得好辛苦,你本來就值得擁有好的生活」、「怎麼了還好嗎?想聊我可以陪喔」、「你身材很好求認識」
-
經營感情關係
受害人感覺到有人這麼一段時間持續關心陪伴,且對方的用字遣詞和語句內容彷彿如真實生活中的朋友一樣貼近與親密,這讓受害人漸漸卸下心防。對方也會極盡所能「證明」自己是真心的或是所說的話屬實,這一切對情緒脆弱或內心有需求的受害人而言彷彿都是真的。例如:
「你看看你那些同學對你多差,我跟他們不一樣」、「你對我好重要,我不會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人身上」、「只有我懂你的外表」
-
測試受害人的反應
當關係經營一些時間後,對方會開始利用感情關係的親密與信任而要求受害人達成自己的期待,若受害人產生懷疑困惑或是表示拒絕,對方便會使出情緒威脅的大絕招,來激發受害人對於關係衝突的壓力,讓受害人難以招架。例如:
「我都給你看了你拍一下嘛,我保證我自己看而已」、「我轉傳你的裸照是因為好看,你這樣拒絕我很不夠意思欸」、「我只是覺得你需要錢過好生活所以邀你試試看這個線上聊天工作你竟然這麼不信任我,太讓人難過了吧我這幾個月是怎麼陪你的」
-
掌控秘密情勢
當受害人給出自己的性私密照片或是影像之後,驚覺事態不如對方所說的,既沒有保密影像照片,更不是一份會讓生活更好的工作而是涉入一場層層堆疊的騙局。其實受害人過程中向對方表達疑問這是求助,只是找錯人了。對方會用甜言蜜語的方式持續保證沒事或是淡化事實,因為對方心裡明白,受害人身處的狀況已注定失去為自己發聲的機會。例如:
「你應該不會想讓你的裸照被你家人或朋友看到吧?小心你身分出櫃!」、「我因為這份工作讓生活品質變得更好,你之前都答應我做做看了,你也不想讓家人知道吧?」、
許多受害人遭遇到網路/數位性別暴力時不敢揭露,因為害怕被對方報復,或是被親友責難,也不確定揭露後私密影像是否會再度被公開,因此多數選擇隱忍,其中多元性別族群更是不敢求助,因為擔心遭到汙名化與羞辱,容易被視為咎由自取,甚至因為求助而被迫出櫃,此代價恐是更難以想像的。
我們生活當中都有脆弱無助或是渴望需求的時候,人的生存本能便是找一種歸屬感,讓自己在這個感覺中有新的慰藉與釋放。然而在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中,藉由利用人性的需求達到他人欲望的滿足,是犯罪者的錯誤。在數位時代享受網路帶來的交友便捷,也需要持續探索與瞭解自己的需求以及關係界線,在關係互動中更加掌握自己。
蛹之生心理諮商所專任諮商心理師。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跌倒也好,迷路也罷,就算失敗或者走錯了路,走著走著,最後都讓你變成今天的自己,這些過程艱難又挑戰,然而請允許自己害怕、脆弱與悲傷,因為當我們的心感受到破碎時,代表我們的心正要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