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頁 » 日常觀察 » 關係出現第三者:信任已被破壞的警告

關係出現第三者:信任已被破壞的警告

文/李亮慧諮商心理師

你還記得曾經在與的衝突中,說過或做過什麼「只是一時氣話或只是吵架會做的事」嗎?例如:「我就是瞎了眼當初才會選你不選A」、「你這個賤女人,誰會想要你」。

你們正處於負向模式嗎?

所有的伴侶都有可能偶爾落入惡意相向的狀態,因著缺乏互動的協調性,一旦久了,此時說什麼做什麼都不容易達到效果,雙方的互動就會陷入無限重演的負向循環,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將此狀態稱為「全面性負向狀態」(absorbing state of negativity),持續在此狀態時可能會出現破壞力十足的四個負向溝通模式。

一、批評(criticism)

例:「你洗完碗,水槽又噴得到處都是,每次都這樣,都只漏東漏西的」

二、輕蔑(contempt)

例:「地上有灰塵也不會掃起來,你是瞎了還是腦袋有問題嗎?」

三、防衛(defensiveness)

例:「法律有規定洗碗就一定要把水槽擦乾嗎?」

四、築牆(stonewalling)

例:「我不想說了」、「沉默」

健康的關鍵在「

如何維持一段幸福健康的伴侶關係,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也努力在打造,約翰.高特曼數十多年都在研究伴侶關係,發現「」使關係走入無藥可救的痛苦與破壞,在這邊的「背叛」並不單指出軌外遇行為的不忠,而是不被在乎重視、不被了解認同的「不信任」感。

當信任感在關係裡逐漸變得薄弱時,彼此忽略情緒、堆積沒有處理完的事件、衝突愈演愈烈之後,信任感更加下降,出軌外遇事件可能就會在此發生,尤其容易增強出軌外遇行為發生的關係互動樣態就包含了:

  • 「承諾和責任大過於親密的交流和熱情的吸引」、
  • 「在一起不是忍耐不講話就是吵架不高興,想不起來什麼是幸福與開心」、
  • 「過日子的感覺一久,愈感到不被需要、不被重視、不被了解、不被愛」、
  • 「懷疑、猜測、腦補伴侶對關係的不在乎與可有可無」、
  • 「很難相信任何關係是會永久存在」。

停止追究「為什麼」才能開啟伴侶關係修復之門

所有經歷出軌外遇事件的伴侶,無論如何都想知道的是「為什麼你會這麼做?」這個問題已經把伴侶兩人放在對立的兩端,先不說是否能夠修復,就連聽到自己相信的真話,都是困難的。

愛有時會以絕望的背叛方式呈現,這種人性的矛盾其實緊緊相扣,要解釋個中緣由實在太花時間,也許這永遠也解釋不清。
──第三者的誕生 P23康拉德《回憶片斷》

先別急著怪罪任何人,包含自己

出軌外遇行為的發生不一定代表關係出了問題或元配不夠好,廣義來說可以分為是「關係出現了問題」或「個人出現了問題」。從的觀點而言,出軌外遇行為大都指向依附需求未滿足(缺乏)。

童年成長經驗影響我們在中如何尋求親密與安全,「焦慮型依附者」渴望親近又不易相信感情而容易變得控制;「逃避型依附者」獨立自主,通常對感情投入較少也會保持距離。安全依附已經夠難了,偏偏「焦慮型依附」與「逃避型依附」的人又最常相互吸引成為伴侶,逃避型依附者會覺得焦慮型依附伴侶太過依賴而更加自立,相對焦慮型依附者就容易覺得逃避型依附伴侶不可靠不可信。

想著用行為來促使關係改變,是危險也是讓情況更糟的方法

伴侶任何一方開始覺得「越來越感受不到相愛,覺得很想逃離,想解決,感到壓抑忍耐孤單」,可能會開始有不安、害怕、焦慮的心情在攪動,也可能會覺得沮喪、困惑、不知所措,或許曾經嘗試做些什麼或者尋找些讓彼此能再感到相愛的足跡,但似乎沒有成功,或許感到無法做自己、難以真實對話,也或許是覺得做什麼說什麼都不對、都只會使關係更糟更難受,進而覺得自己「似乎沒辦法待在一段穩定的關係裡而向外尋求新的關係,但其實卻可能把自己放在重複失望的過程」。

當安全感削弱時,剛好有一個懂我、聽我、願意等我的對象出現,對當時的出軌者來說真的唯一的出口了,10個裡面至少9個會說那些短暫相處的時間裡會感到放鬆和開心,但漸漸就開始感到愧疚、罪惡、鬰悶、生氣、害怕。事實上因著對第三者的虧欠感與對元配的罪惡感,出軌者早就把自己放進一個既放鬆又罪惡的狀態裡了。

重建信任,走在同一條溝通道路上

出軌外遇行為的發生對一段關係而言是一場「重大事件」的發生,需要正視在此過程的衝擊,不是分手或發誓不再重演就能翻篇的。

一、認清事實

認清事實是可能關係的互動早有問題,出軌外遇只是壓垮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也可能是在自己對於進入一段穩定親密關係的難以安心信任,使得自己需要用這種多重關係的方式來暫且逃開害怕穩定後的不穩定,或者不想面對辛苦付出可能會失敗的風險。

二、共同面對

在親密關係中發生任何事情都是伴侶雙方需要共同面對的,避免衝突維持「表面和諧」,反而可能讓關係更加疏遠而孤單,也忽略了能夠照顧與被照顧的機會。

三、停止對抗

動刀動槍只有兩敗俱傷,沒有你死我活,只有你死我亡,劈腿就如同傷口癒合後的疤痕,不會因為了解而消失遺忘,但疤痕只會是疤痕,不會再隱隱作痛,停止對抗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重拾信任。

四、練習表達

沒有人天生會說話,言語表達情緒是困難的,尤其對「逃避型依附者」來說,一直以來習慣獨立靠自己的,可能從未經驗表達感受後被接納;對「焦慮型依附者」則是總害怕著不被了解而難以好好表達。

習慣是從練習後的成功經驗逐漸養成,剛開始先從小地方開始練習述說,例如:「今天的晚餐蠻好吃的」,再慢慢將對話加深,例如「下班後還要做晚餐的你辛苦了」。

沒有人覺得關係經營是容易的,更不用說破壞後的關係修復,在信任感淡如水的時候,仍然願意給自己機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經驗關係互動的改變,是需要給自己鼓掌與肯定的,或許我們都不是聖人,所以不用給自己出太難的功課:想一次到位看見對關係的期待,至少能夠先從看見關係亮紅燈的警訊之後,重新堆砌信任感,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