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樺心理師想和大家分享~
不知道蛹之友們是否有看過最近上映的電影《陽光普照》?
那是一個家的故事,那個家裡,每個人的樣子,跟你生活環境中會遇見的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那些「沒太大差別」的人們,遇到了一些生命的挑戰。
- 「為什麼貼心懂事又上進的孩子會一聲不響跳了樓?」
- 「為什麼愛黏媽媽愛撒嬌的孩子會跑去砍人?」
- 「為什麼覺得要一輩子相互扶持的伴侶總是在跟自己作對?」
- 「為什麼為了朋友講義氣最後卻要扛下所有罪責?」
- 「為什麼犧牲一切來守護的小孩只想從自己身邊逃開?」
- 「為什麼明明感覺就要定下的情感轉眼被拋棄?」
這些「為什麼」,不只在電影故事裡,也在會談室裡我所遇見過的許許多多個案心裡,只是當個案們向我問出的種種「為什麼」,我總是在想,大家真的想知道「為什麼」嗎?還是只是想說「不可以」?
- 「不可以跳樓!」
- 「不可以砍人!」
- 「不可以跟我作對!」
- 「不可以背叛我!」
- 「不可以從我身邊逃開!」
- 「不可以拋棄我!」
正因為那些說成「為什麼⋯⋯」的,在心裡都要寫成「不可以⋯⋯」,所以即便在伴侶或家族會談的狀態下,那些「為什麼⋯⋯」能獲得最直接的回應,提問的人仍然無法接受,因此衝突或疏離只好持續。
其實那些「不可以⋯⋯」都在吶喊著對親近與支持的渴望,然而也因為這些「不可以⋯⋯」,讓親近與支持的渴望難以被滿足。
作為一個心理師,我無法幫你在乎的人回答那些「為什麼⋯⋯」,更不可能成為裁決那些「不可以⋯⋯」是否正確合理的法官,但我可以陪著每個被「為什麼⋯⋯」淹沒、被「不可以⋯⋯」阻隔的人們,找到重新親近與支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