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還有電嗎?談《影后》工作使命必達的壁虎
「我家最多的就是充電器,手機絕不能沒電,但我從沒問過自己:我,還有電嗎?」
這段《影后》中的對白,引發了我們許多共鳴。手機快沒電,我們焦慮,急著找充電器,深怕漏接通知;但自己的「電量」呢?
「我家最多的就是充電器,手機絕不能沒電,但我從沒問過自己:我,還有電嗎?」
這段《影后》中的對白,引發了我們許多共鳴。手機快沒電,我們焦慮,急著找充電器,深怕漏接通知;但自己的「電量」呢?
這一兩年開始有更多人關注什麼是心理諮商?也有更多人一探接受心理諮商的樣貌。但也有很多人仍然卻步。有人說:「諮商就是要自己試試看才知道在做什麼」;也有人說「心理師會一直問你問題,但最終要你自己解決」。有人有感受良好的諮商經驗,有人則否,每次諮商結束後都感覺到更加的痛苦。那到底諮商室裏頭發生了什麼事呢?
在學校生活中我們有明確的上下課時間表,寶貴的下課十分鐘創造轉換、休息的片刻,得以面對下一個挑戰與學習。當我們出社會後,生理成熟伴隨而來的責任負擔、人際網絡的擴展,心靈CPU需要面對處理的事項更趨複雜與多元,我們理當需要更大的休息與轉換空間以應付如此龐大的操作,但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卻是轉換空間越來越被壓縮,我們就像一台已經快沒電卻無法關機的手機,處於過度消耗與瞬間斷訊的危險之中。
隨著疫情的緩解,已經開始可以拿下口罩,但有一些青少年在拿下口罩後面臨許多問題。可能是在疫情期間持續戴著口罩,口罩代表一種安全的物品,戴著口罩也是種心理安全感,躲在口罩之下,口罩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常常有個案會在下一次諮商提問:「咦?心理師,上次談完後我回去更糟耶⋯⋯怎麼會這樣?」以下簡單列一點原因以及兩點個案能做的事情。
在諮商室裡,我經常發現習慣付出、為他人著想的當事人,並不容易察覺自己的討好行為,他們困惑著說「這不是很正常嗎?」「大家不都這是這樣嗎?」
很多人對心理師的印象,源於電影《無間道》裡溫柔知性的陳慧琳,想像如果像梁朝偉一樣躺在那張舒適柔軟的躺椅上,煩憂就會不見蹤影。心理諮商真的這麼神奇,有如服下一顆解憂丸嗎?
王鎧倫心理師在觀看《奇異博士2》之後,想藉劇中的緋紅女巫和我們討論你我都或多或少曾有過的偏執幻想(本文含劇透,敬請斟酌瀏覽)
台劇《火神的眼淚》漸漸喚起社會對消防員相關工作權益的重視。回顧近幾年的重大事故,2010年起至今,高雄氣爆、桃園新屋保齡球館、桃園平鎮工廠等事件,造成約有30位消防員殉職,一般民眾對於消防員工作的認識,多半不出是很辛苦、要冒著生命危險進火場等,但消防員的心理狀態,比多數人面臨更高的受創傷風險。
在癌症高發而大家聞「癌」色變的年代,當有一天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在踏上抗癌之路,心理照顧也跟身體治療同樣重要。
是否經常出現在你的腦中?是否一到晚上,你就開始恐懼睡不著的夢魘?當這些念頭又出現時,你是否開始感到壓力,內心也湧現許多的焦慮?
雛鳥總有一天將飛離巢穴,如同我們的孩子總有一天將獨自面對自己的未來與人生,隨著各個成長的階段的發展與成熟,孩子們的羽翼將日漸豐碩,預備展翅飛翔。
聽到性侵害,你/妳會想到什麼?如果這個不幸的經驗落在身旁重要的人,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又該如何回應?
台中市府勞工局開辦0800免付費員工無憂專線,協助當事人解決職場、待業、家庭的壓力,尤其新冠肺炎發生以來,許多民眾焦慮感提升,亦有許多家庭衝突增加,尤其有部分長者較為焦慮,王先生家中之衝突即是經典的案例。
癌症是在台灣非常常見的疾病,現在已成了男女老少都有機會罹患的疾病,身邊或多或少都有聽聞過親友罹癌。這一次,吳依玫心理師要來和大家談談,當事人及家屬面臨癌症時的衝擊及議題。首先,即是面對死亡,我們的社會是忌諱死亡,因此也難以討論……
選舉已經結束了幾天,但仍有許多人的心情尚未平復下來。昨天六個陣營發言人選後罕見齊聚,呼籲支持者相互尊重包容,這是過去選後沒有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