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心理韌性 強化壓力挫折復原力
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在面對逆境時會一蹶不振,有些人卻能在接納挫折與失敗,從創傷中成長,再次站起來嗎?其中的差別正因為「心理韌性」的不同,在職場上許多人所謂的「復原力」,指的其實就是「心理韌性」。
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在面對逆境時會一蹶不振,有些人卻能在接納挫折與失敗,從創傷中成長,再次站起來嗎?其中的差別正因為「心理韌性」的不同,在職場上許多人所謂的「復原力」,指的其實就是「心理韌性」。
常常有個案會在下一次諮商提問:「咦?心理師,上次談完後我回去更糟耶⋯⋯怎麼會這樣?」以下簡單列一點原因以及兩點個案能做的事情。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你滿意現在的自己嗎?每過一陣子,我就會忍不住停下來,問問自己。
在諮商室裡,我經常發現習慣付出、為他人著想的當事人,並不容易察覺自己的討好行為,他們困惑著說「這不是很正常嗎?」「大家不都這是這樣嗎?」
心理師張琪在戲中的一段廣播中,細膩的描述人與人之間的困難、以及人是如何卡住、又是如何轉念。諮商在做的事,某部分就是將看不見但存在的東西顯化,並陪伴當事人走過一些路,擁有更多的選擇。 (以下爆雷分享劇中片段,小心服用)
台劇《火神的眼淚》漸漸喚起社會對消防員相關工作權益的重視。回顧近幾年的重大事故,2010年起至今,高雄氣爆、桃園新屋保齡球館、桃園平鎮工廠等事件,造成約有30位消防員殉職,一般民眾對於消防員工作的認識,多半不出是很辛苦、要冒著生命危險進火場等,但消防員的心理狀態,比多數人面臨更高的受創傷風險。
過了一個年,你的心情還好嗎?這個年你和家人親戚團聚,或許會被熱心的關心起你的種種近況,像是工作、收入、感情,甚至已經結婚的你,也會被問到何時要生小孩、買房子……等等,讓你一時間難以好好應對的問題。
看著一箱箱積滿灰塵的紙箱,那都是結束不同求學階段後搬回家的人生記錄,已經許久未開啟,早已不知裡頭裝著什麼。
當你身旁親近的人遇到一些麻煩的時候,你是不是不用多想就會關心他或幫忙呢?大部分可能是傾聽、支持或鼓勵等正向回應吧,那如果遇到這狀況的是你自己,你又會對自己說些/做些什麼呢?
諮商室中,有許多人因為沒有自信而前來,他們「很難接受自己是好的」,他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在「細數自己的不好」,經過多年累積下來的、自動化對自我的檢討與否定,讓他們也很難看見自己「真的有好的一面」了。
我們的注意力一直都是選擇性的,人在經歷一件事的時候,往往是一種整體的知覺。如同拍片現場一樣,有主角、有配角、其他人,還有各種場景。在經驗的當下,人的感官是開放的,但是能量卻只是集中在某些我們所關注的點上。
你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嗎?想與你分享,在我閱讀了《給總是假裝堅強、逃避傷痛的你》這本書籍,看見作者金允那(김윤나)透過文字的書寫,見證了創傷的真實存在。她勇敢踏上療傷之路,肯證早年創傷的療癒可能。站在讀者的角度,實在很是受到她的勇氣所鼓舞。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了?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嗎?透過製作羊毛氈畫的過程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學習如何照顧自己
從一開始如何意識到自己不對勁,到過程中嘗試許多方法,以及到後來生活步上軌道,也分享了心理狀態的轉變、突如其來的情緒低潮、行為舉止改變甚至生理上的不適。
隨著疫情起伏,除了期待早日解封,同時維持少出門、避免群聚、戴好口罩、勤洗手,我們還可以做些甚麼來安頓身心呢?
在我服務的個案中,有一類問題是很常見的,就是自我價值感的問題。在我們的成長經驗裡,從小就被教導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長大後卻沒有人教我們要如何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