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情緒當炸彈:用覺察找回內心指南針
這些看似平常的情緒,若日積月累,卻會在內心掀起風暴。如果我們總是選擇壓抑,這些情緒轉有可能默默變成不健康的潛在信念:「只要我做自己想做的,就會受到懲罰。」
這些看似平常的情緒,若日積月累,卻會在內心掀起風暴。如果我們總是選擇壓抑,這些情緒轉有可能默默變成不健康的潛在信念:「只要我做自己想做的,就會受到懲罰。」
在學校生活中我們有明確的上下課時間表,寶貴的下課十分鐘創造轉換、休息的片刻,得以面對下一個挑戰與學習。當我們出社會後,生理成熟伴隨而來的責任負擔、人際網絡的擴展,心靈CPU需要面對處理的事項更趨複雜與多元,我們理當需要更大的休息與轉換空間以應付如此龐大的操作,但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卻是轉換空間越來越被壓縮,我們就像一台已經快沒電卻無法關機的手機,處於過度消耗與瞬間斷訊的危險之中。
從小長期接受訓練,幾乎沒有選手說自己從沒被教練罵過,但怎樣去處理這個普遍來說難以消化的負向經驗,是每個運動員必修的學分。
面對季節性憂鬱(SAD,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絕對不要暗自神傷,從親朋好友到專業人士的陪伴都是有益的。在此發起無憂調查局抽獎活動,邀請無憂粉,藉由這個機會向親近的人們喊話鼓勵,攜手過完這個冬季!
你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在面對逆境時會一蹶不振,有些人卻能在接納挫折與失敗,從創傷中成長,再次站起來嗎?其中的差別正因為「心理韌性」的不同,在職場上許多人所謂的「復原力」,指的其實就是「心理韌性」。
常常有個案會在下一次諮商提問:「咦?心理師,上次談完後我回去更糟耶⋯⋯怎麼會這樣?」以下簡單列一點原因以及兩點個案能做的事情。
每個人在適應社會時,學會圓融、世故、壓抑與忍耐,特別是有負面情緒出現時,容易選擇忽視或轉移注意力,甚至是否認與責怪自己,不該有這樣「不好」的情緒出現。
本所的徐玉容臨床心理師,為升幼稚園中、大班,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或疑有注意力難集中、衝動控制困難等困擾之親子,舉辦「幼中大 專注力情緒團體」課程方案,歡迎有興趣的家長填寫下方報名表單、參與課程。
「我怕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我總是壓抑不下來情緒!」情緒是否該被壓抑、控制,才是一種高EQ的展現?抑或是,情緒是自然傾向、是內心的自我對話?!
到咖啡廳已經是生活日常的一部分,去咖啡廳的客人形形色色,有談保險的、有織毛線的、有讀書的,也有會讓你不自覺感嘆自己想當年,單純放閃的學生情侶……
是否經常出現在你的腦中?是否一到晚上,你就開始恐懼睡不著的夢魘?當這些念頭又出現時,你是否開始感到壓力,內心也湧現許多的焦慮?
朋友養了隻帥氣的老貓,去年冬天老貓的生病讓朋友感到相當不安,生病後期朋友告知家人此事,得到「你要做好心理準備」的回應。
在某次的課堂上,教授在台上說到有一群人,曾經受過傷,在痊癒但留下疤痕後,他們習慣用逃避抑制的生活方式來避免再次受傷
關於那些每天必備的家庭吶喊聲,當下你是什麼樣的心情,又帶有什麼樣的期待或意圖?而這些話語真的為你創造你期望的家庭畫面了嗎?還是更深的挫折、憤怒或無力呢?
我們都不喜歡負面情緒,因為負面情緒帶來不舒服、痛苦的感受。然而也因為這份不舒服和痛苦,會引起我們注意,進而採取行動,來改變這些不舒服的狀態
選舉已經結束了幾天,但仍有許多人的心情尚未平復下來。昨天六個陣營發言人選後罕見齊聚,呼籲支持者相互尊重包容,這是過去選後沒有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