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自己,因為你值得──談自我疼惜
當你身旁親近的人遇到一些麻煩的時候,你是不是不用多想就會關心他或幫忙呢?大部分可能是傾聽、支持或鼓勵等正向回應吧,那如果遇到這狀況的是你自己,你又會對自己說些/做些什麼呢?
當你身旁親近的人遇到一些麻煩的時候,你是不是不用多想就會關心他或幫忙呢?大部分可能是傾聽、支持或鼓勵等正向回應吧,那如果遇到這狀況的是你自己,你又會對自己說些/做些什麼呢?
諮商室中,有許多人因為沒有自信而前來,他們「很難接受自己是好的」,他們花了很大的力氣在「細數自己的不好」,經過多年累積下來的、自動化對自我的檢討與否定,讓他們也很難看見自己「真的有好的一面」了。
日子,一如往常開啟,或是忙碌許久,或是疲累甚長。瞬間,一個打擊的訊息、一場不愉快的職場對話,或只是來到「忙、茫、累」的高峰……極度害怕的感覺襲來,無由的心悸、呼吸困難、發抖、麻木,或噁心、感覺肚子極度不適……腦裡浮現一連串如已被命定般真實、卻隱沒無聲的話語——這樣下去我會死掉、我會發瘋失控….…
這幾年越來越多人重視心理健康,在心裡感到困擾的時候,會想透過諮商來解決。也有不少人為了避免副作用,期待聊一聊就可以打開心結、不藥而癒。那麼,諮商到底在聊些甚麼呢?
今天是台灣女權日,卻不幸在媒體上得知立法委員高嘉瑜遭遇家暴的消息。從這起事件中,讓我們知道,遭遇暴力攻擊或威脅是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無論個人身分或是社會地位。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讓許多受害人陷入深淵,但家暴不只是家庭內部事務,也是整個社會、國家都該重視的嚴肅問題。
如果我們用時間線來看心理問題,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與未來,焦慮的問題在時間線上屬於對於未來擔憂的問題,而抑鬱屬於過去到現在難以接受的問題。當我們面對哀傷失落的事件時,心理上如果難以接受事實,就容易產生抑鬱的情緒。
在癌症高發而大家聞「癌」色變的年代,當有一天得知自己罹患癌症,在踏上抗癌之路,心理照顧也跟身體治療同樣重要。
近幾年,憂鬱症這個名詞越來越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周遭的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就有憂鬱症
寵溺行為的確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但這樣的愛可能淹沒了孩子的潛能,也剝奪了他發展自主性和責任感的機會,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愛
出於自願記錄身體的美好、人與人之間親密的性活動,本身並沒有錯。畢竟人就是會隨時間而改變樣貌,對於當下自我意象的肯認、親密關係的滿足或加溫,往往都是正向的。
與此同時,我們同樣經歷肺炎疫情(COVID-19)肆虐全球的歷程,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有人陷入生活的困境、有些人陷入工作的危機……以及許多不同的衝擊,生活的一切被迫變動,也讓我們得持續應對隨之而來的改變
因為疫情的關係打亂了我們原本的計畫,不論是工作、旅遊、聚餐、婚禮等等都可能被迫延期。這波疫情快速的席捲而來,快到讓人措手不及
隨著疫情起伏,除了期待早日解封,同時維持少出門、避免群聚、戴好口罩、勤洗手,我們還可以做些甚麼來安頓身心呢?
愛人已經走了一年了,但我的心還痛著,忘不了也放不下。 朋友鼓勵我,往前看;親戚說,你還年輕……可是我還是走不出來,這樣,是正常的嗎? 我還要多久才會好?才不會難過?
當深陷COVID-19之苦,全國三級戒備,家長一邊忙著轉換遠距工作、請無薪假調適心情,孩子又無法去上學,整天在家當婚姻殺手,全家人叫苦連天,WFH(Work From Home)在家辦公成為新型態,但24小時緊密膠著的婚姻生活,如何讓伴侶咬緊牙關,感情增溫不WTF(What The Fuck)?
在我服務的個案中,有一類問題是很常見的,就是自我價值感的問題。在我們的成長經驗裡,從小就被教導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長大後卻沒有人教我們要如何做自己